中国国内半数机器人企业在做“山寨机”
作者:admin 来源: 时间:2015-10-23 11:42:17
我国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。据不完全统计,至2014年5月,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已达300多家,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。当前,我国中小机器人企业中,带有投机性质的试水者多,扎实投入者少;在技术开发上模仿者众,突破创新者少。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,截至2014年6月,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(基地)36个,产业园规划面积超过2.8万亩,到2020年的规划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。
数据可见,机器人产业投入不可谓不“多”,但其中部分产业投入或好高骛远或挂羊头卖狗肉,产业“虚火”旺得很。
2013年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成立,当地喊出了到2020年重庆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-1500亿元的目标,天津公布到2015年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,沈阳抚顺新城不胜数2013年宣布要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,预计年产值500亿元。但2013年全年,我国的机器人整体市场规模才不到200亿元,即使按照专家预测的年均30%的复合增长率计算,市场也容不下如此多的企业和园区。
浙江某机器人产业基地2013年底建立,首批入驻的某企业当年成立,自称年产600台工业机器人,并拿下150亩地,拟投建年产万台的厂房和流水线。但据记者了解,目前国际四大巨头在华产量不过数千台,沈阳新松等国内较大的机器人企业年产量只有1000多台,该企业数据虚高现象可见一斑。
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暗访发现,由于政策利好,不少企业盲目进军机器人产业,个别企业甚至目的就是赤裸裸拿地、拿政策。
“机器人产业不缺少土地厂房,有些企业就是为了土地厂房而来。”上海机器人协会会长徐建国说。
亚洲制造业协会主席罗军表示,一些进入机器人产业的企业并不具备能力,某电机生产企业甚至没有实验室、研发团队和检测手段,也号称要搞机器人。
即使是一些有备而来的企业,也基本停留在组装、仿制阶段。天津易而速机器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天江直言,很多企业没有技术,就是买技术买东西组装,行业只是“看起来很火”。
“国内50%机器人企业都在做‘山寨机’,把成熟的国外产品拆开后照搬,或者购买老款机器人图纸自己开模做。”李群自动化总经理石金博说。
还有一些地方政府,甚至以挂上几块机器人企业的牌子谋政绩。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建仓透露,自己最近经常接到类似的政府招商电话,“只要去挂个牌,几年免租,多少奖励。这种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,确实吸引不少业内业外企业往里挤,但真正能成长起来的很少。”
面对机器人产业四处开花,盲目发展的苗头,众多业内人士担忧,产业“虚火”过旺恐重蹈光伏产业覆辙。
上海纳博特斯克传动设备有限公司(零部件)董事、副总经理杨军表示,现在各地投入、目标都很大,动辄要达到几百亿的年产值,一定会出现调整,优胜劣汰。而由于核心技术缺失,自主品牌梦也将被埋葬。
业内人士认为,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浮躁和虚火,有其市场动因,也与地方政府盲目推动有关。业内人士认为,国家应该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给予政策性引导和纠偏,灭虚火、扶精尖,避免其陷入“看上去很美”的发展怪圈。
“首先应严格审批机器人产业立项,提高准入门槛,建立追溯机制。”赵杰说,地方扎堆上马机器人产业造成良莠不齐企业入市,很容易形成业内恶性竞争,可能制约国产机器人产业化进程,所以门槛一定要提高。
罗军表示,国家层面还应对机器人产业布局统筹安排,注重培育,引导产业走高精尖方向,而不是简单地给地盖厂看数据。
“解决了生产问题,还要扶持企业销路。”骆敏舟透露,德国对一些容易导致工伤、职业病的危险、有毒、有害等特殊工种,通过法律规定强制采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。这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机器人企业的市场。
针对中小企业科研力量不足的现实,业内人士表示可加大产学研对接力度。常州智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峰直言,目前90%的产学研对接存在问题,国家政策总是锦上添花,没有雪中送炭。